聖經編排了詩篇,正如其他經卷一樣,是作為指導信仰的經文,並不是給人抒發情緒,亦不是要引起讀者的共鳴。詩人只是透過詩歌,教導在不同處境下正確的面對的方法,有崇拜時的讚美,回應神作王的反應,有困苦時的哀歌,也有得蒙神拯救的感恩詩,甚或是直接教導的智慧詩(或律法詩)。因此,耶利米哀歌的作用也是一樣,透過五篇哀歌來表達國破家亡的極度痛苦的困境,目的是教導群眾面對的方法和態度。
上星期為學生預備《哀歌》試卷,構思了題目一則:
「教會有個年輕的弟兄工作懶散,又遲到早退,公司藉着他患了重病而辭退他,他前來向你申訴自己的不幸,你試根據哀三31-41回應他現今面對的處境。」
哀三31-41
31 因為主必不永遠丟棄人。
32 主雖使人憂愁,還要照他諸般的慈愛發憐憫。
33 因他並不甘心使人受苦,使人憂愁。
34 人將世上被囚的踹在腳下,
35 或在至高者面前屈枉人,
36 或在人的訟事上顛倒是非,這都是主看不上的。
37 除非主命定,誰能說成就成呢?
38 禍福不都出於至高者的口嗎?
39 活人因自己的罪受罰,為何發怨言呢?
40 我們當深深考察自己的行為,再歸向耶和華。
41 我們當誠心向天上的神舉手禱告。
訂閱即可取得存取權限
立即訂閱,即可閱讀更多內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