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總覺得神可以使用每一個人,但是否每個人都願意給神使用,就不得而知。有時感到傷感的不是人拒絕給神使用,起碼這樣做對神對其他人都沒有任何虧損,惟一可能受到影響的只是他自己。我看到的悲涼卻是願意給神使用卻走不下去。究竟神揀選錯人,還是人不肖辜負了神的任命呢?

【詩情畫意系列】理由未必是理由;詩體不定是詩體
有人列舉了一些條件作為希伯來詩體的特點,可是要辨別希伯來聖經的詩體並不容易,難以區別詩體和人物對話,混淆兩者的分別。雖然不同學者都確立了一些準則,可是那準則未必能夠準確作為衡量詩體條件的理由。
Hebrew Bible Study:Wong Tin Sheung
有人列舉了一些條件作為希伯來詩體的特點,可是要辨別希伯來聖經的詩體並不容易,難以區別詩體和人物對話,混淆兩者的分別。雖然不同學者都確立了一些準則,可是那準則未必能夠準確作為衡量詩體條件的理由。
近代常以平行句的方法來研究詩體,這是重要的突破,還是作用不大的方法呢?
詩篇原本在宗教場所唱誦的詩歌,目的是配合宗教禮儀,一旦編輯成詩篇,成為希伯來聖經其中一卷經卷,理論上其功能跟其他經卷沒有分別。既然成為宗教典籍,應該跟其他典籍一樣具有宗教教育的功能。
我們理解詩篇,不應只著重當中的詩句是否切合自己的處境,而是要理解詩篇所要表達的信息。既然詩篇被列入聖經的經卷,就理當跟其他經卷一樣可以用作客觀的信仰教導。
人的「惡行」,遭到的「災禍」,感到的「苦楚」,都來自希伯來文同一個字。
我們在「新年」時常說一些吉利的說話,很多時我們都不會相信的,但還是會繼續說,目的是希望把祝福帶給別人。希伯來聖經也有新年,就是猶太曆法七月初一的吹角節,他們的重點卻不在這些的吉利說話,而是焦點在於神期望人在新年的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