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.5. 雙子音結束名詞(segolate)
聖經希伯來中,雙子音結束的名詞是獨特的名詞種類,特點是兩個音節中,第一個音節無論是長母音還是短母音,重音都在第一個音節,第二音節則是短母音的閉音節,形成Cv́CvC或Cv̄́CvC的模式。第二音節常見是sǝgôl(e),若是喉音則是paṯaḥ(a),因為就以作為增音的母音e的名稱(segol),用作稱呼這類名詞,重要的是第一音節的母音則決定於該詞的原本模式。
古代近東閃族語系的雙子音結束名詞共有三種模式:*qatl、*qitl和*qutl,由於最初仍有詞格(case)後綴,因此可以表達為*qaltu、*qitlu和*qultu,成為CvCCv,沒有產生任何問題。到了聖經希伯來文,詞格不再出現,只是變成CvCC,於是變成沒有母音的連續兩個子音作結束,聖經希伯來文通常是沒有這樣的做法,[1] 結果就出現「增音」(anaptyxis),稱為插音(epenthesis)的現象。[2]
(一)強字根
特點是第一個音節是重音,保存原本的母音,第二個閉音節的短母音是sǝgôl(e),例如:
*qatl:*málku > *málk > *máleḵ > méleḵ(מֶלֶךְ;「王」)[3]
*qitl:*sípru > *sípr > *síper > sḗper(סֵפֶר;「書」)
*qutl:* ɔúznu > * ɔúzn > * ɔúzn > kṓreš(אֹזֶן;「耳」)
這並不是常規的原則,例如קֶרֶב(「內裡」)本身來自*qitl,而不是*qatl,決定在於加上任何後綴所出現的第一個母音,例如קֶרֶב,加上人稱後綴,成為קִרְבָּהּ(「她的裡面」),這第一個母音i就代表是原來的*qitl了。又如מֶלֶךְ(「王」)加上後綴後就幾成מַלְכּוֹ(「他的王」)。
訂閱即可取得存取權限
立即訂閱,即可閱讀更多內容。
黃天相
25-2-2021
10年後終於有希伯來文I的筆記了…..想哭
再嚟修過🤣